《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反思》这是一篇高中音乐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使学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
1、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2、对乐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教学难点:
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二)出示图片,了解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及发展历史
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长鼓、手鼓)
(三)学生讨论 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最早的鼓不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猎、祭祀、政治活动、集体劳动、活跃生活)
(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称及音色特点
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钉:金属音质、尖锐
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2∕4 X X · X︱ X O︱X X· X︱X O‖
2∕4 X X · X︱X XX︱OX X︱XX OX ︱X O ‖
(五)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观察鼓乐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学生上台展示。
1. 双手敲击鼓面
2. 敲击鼓梆
3. 双手交替敲鼓面
4. 闷击
5. 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6. 刮击鼓梆
(六)复听《滚核桃》根据乐曲的音乐情绪划分段落。
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
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乐器!
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
4/2XX X︱XX X ︱X XXX︱XX X‖
“尾”跟头相似。
(七)拓展与探究
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
4/2XX X︱XX X ︱X XXX︱XX 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
(八)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为民乐《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乐
要求:运用本节所学演奏技法创编节奏
九)深化与小结:
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 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
【反思】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很多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电子音乐的流行更能让青少年感受到轻松和宣泄,所以,民族器乐倍受“冷落”,如何让民族器乐和现代音乐发生碰撞,能让中学生更轻松愉悦的接受,喜欢民族音乐,并且能传承创新,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需要下大功夫,去思考反思学校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
【关键词】民间器乐;击乐;溜子;鼓乐;吹歌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 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 种,周代是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还有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排箫、笙、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涌现出更多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音乐作品,电子乐、流行乐不断充斥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优秀的民族器乐倍受“冷落”,高中音乐课把丰富的民间器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让学生通过更喜欢的方式了解民族器乐,喜欢民族器乐,并且有信心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2008 年8 月8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打击乐“击缶而歌”,惊艳了全世界。“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开幕式将现代配置的大型乐队加入我国民族乐器,全世界的观众一定记住了电光火石中击缶而歌的画面。
如今我们要让打击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快乐的音乐,欣赏课之《鼓乐铿锵》,不仅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更满足了学生对打击乐的体验和了解,教学目标是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乐”“吹歌”等音乐形式,并且感受打击乐的魅力。我觉得不应该完全遵循教学大纲,那样有些死板,学生对音乐兴趣不浓厚,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识鼓、赏鼓、玩鼓让孩子在音乐课中得到快乐并且有所收获。
1.情景与节奏
1.1 老师先击鼓示范,介绍鼓的构成,然后通过小组形式进行以节奏为主的创作活动,让学生想象(通过节奏的快慢,想象动物等等音乐形象特点),两组创编节奏,进行对斗,有领奏,有合奏,让学生充分挖掘鼓的艺术,敲击鼓身,鼓槌,鼓边等发出不同声音,展现各种音乐形象。
1.2 通过故事《龟兔赛跑》、《小白兔和大灰狼》、《猫和老鼠》等等故事形象,教师引导情景发展,各组学生体现音色、速度、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对比变化,体会节奏带给人的情景体验造成的影响,教师进行引导性归纳总结。
2.开发《滚核桃》的艺术魅力
2.1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情绪色彩,欣赏视频,从视觉听觉让学生感受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境以及丰收的喜悦心情。
2.2 体验滚核桃的声音,教者准备一个箱子,里面装上核桃,让学生聆听,核桃滚落的声音,分组并真正的体验这个环节,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或者发现其他发音物体来创造音乐,并提炼出独特的音乐形象。
2.3 延伸欣赏一段视频《破铜烂铁》片段,体会高潮部分气氛的营造,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发音物体,感受音乐无处不在。
3.感受《童谣》特色
3.1 聆听《童谣》音乐,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这是一首流行在北京地区的一首“吹歌”。
3.2 让学生通过双手打击,配上童谣赋予节奏的儿歌,调动大家积极性。然后分组可以创编节奏,创编身边的事情,完成简单的说唱。
3.3 用说《童谣》的节奏,创编歌曲《校园歌谣》,采用童谣的形式去改编,分组创编,也可以分组展示。
4.拓展探究,提炼生活
4.1 创作过程是让学生发现生活,寻找生活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不再是我教你学,而是大胆的让学生挖掘自己潜力的艺术,中国民间打击乐器的风格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音乐,分小组排演《雨天》的情景。
4.2 欣赏视频(一)击缶而歌,视频(二)陕北的安塞腰鼓,从视觉冲击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喜欢民族器乐之打击乐。
总之,这节《鼓乐铿锵》音乐欣赏课,按部就班课本的环节,学生参与性不强,也会感受不到打击乐的魅力。我认为在渗透教本知识点的基础上,一定要注重“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的发掘音乐潜力,挑战自己的音乐极限,从音乐节奏、歌词、旋律等等创作过程的实践体验中了解到音乐要素和音乐情境之间的联系,在欣赏过程中,张开感官的触角,体验音乐的律动美,同时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接受现代音乐的同时,一定要传承民族文化,相信古老的器乐和现代的音乐必定能擦出耀眼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薛芝菁.音乐鉴赏教学的“多”与“少”——以《鼓乐铿锵》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2-20.
[2]郝松德.鼓乐铿锵 声声动情——关于“打击乐”欣赏的教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1-10-01.
[3]马俊燕.教学设计之“鼓乐铿锵”[J].中国音乐教育,2014-12-01.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反思这篇教案共10500字,适合用于高中音乐教案教学学习。
相关文章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学设计反思》:聆听《滚核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滚核桃》中的代表节奏、练习打击乐合奏,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反思》: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