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过程:
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
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此为阅读的第二层面:学生根据个体喜好稍作努力品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解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林中旷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蔷薇花
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再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2、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2、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小老师领读。
⑵ 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XX,你来开,你来开。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 认读词语:
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
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读对了 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 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⑸ 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萨、芬、芳)
⑹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末: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提示点、提的`写法。芬芳: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5、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夏天、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蔷薇 、簇拥、聊天、芬芳、扑鼻、应该、娇嫩、摸了摸
五、重点识记
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3、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萨、蔷、薇、啰、滂、沱、纤”;理解“纤弱”、“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4、尝试借助板书复述课文,并编排课本剧表演。
教学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阳光灿烂,树木青翠,一丛丛野蔷薇正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会儿,风雨袭来,花草树木被吹得摇摇晃晃,一朵小小的蔷薇花坚持挺立着,终于等到了雨过天晴。
2、出示课题: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1)
指名读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
(1)课题上的上标①表示什么?这表示课后有注释。
一起读课后注释:本文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2)课题中有标点,这是文中一个人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通过预习,知道是萨沙说的。
你觉得这句话可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呢?(骄傲、自豪、不满意)
指名读句子,读出相应语气。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1-3节、4-8节、9-11节。
(正音:“萨”平舌音、第四声;“滂”是第一声)
3、故事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板书:父亲、妈妈、托利亚、小萨沙
在学生交流对内容的臻替感知的基础上,出示句子: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⑴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雨大?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的意思。
“大雨如注”的“注”有三个解释: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选择义项)
⑵ 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雨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滂沱大雨”,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生字“滂沱”?(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换部首等方法来记。)
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瓢泼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
出示“雨大”的词语,齐读。
三 深入学习,感受小萨沙一家的相互关爱之情
1、大雨中一家人在干什么?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同桌两人先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a)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
b)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i.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试着完成填空:
虽然( )并不怕淋雨,但是托利亚( );虽然( )也不怕淋雨,但是妈妈却( )。最后,托利亚( )。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用箭头标出。)
ii. 谁能看着板书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
c)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3、小组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a)为什么妈妈和托利亚都不需要雨衣却将雨衣互相推让?
i. 是呀,小萨沙也觉得很奇怪。
出示课文第五节:
萨沙问到:“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ii. 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iii. 妈妈和托利亚真的不怕淋雨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家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b)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根据下面的填空,联系妈妈说的话来想一想、说一说。
i. 出示填空:萨沙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是因为。
小组讨论、交流。
用形声字的方法学习“蔷薇”。
理解词语“纤弱”的“纤”。
ii. 出示理解妈妈说的话。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
(萨沙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是因为蔷薇花娇嫩纤弱,面对风雨毫无自卫能力。小萨沙认为它是比自己更弱小的。)
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iii. 从小萨沙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小萨沙年纪虽小,却有做强者的志气,并从家人的言行中知道要保护他人。)
④ 出示萨沙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妈妈?”
小萨沙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满意的语气。
4、出示妈妈和萨沙之间的三次对话,指导朗读。
这是萨沙与妈妈之间的对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萨沙奇怪、疑问的语气和保护了蔷薇花之后自豪的语气来;读出妈妈亲切,满意的语气。
四、凭借板书、尝试复述
从小萨沙和她的家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家人互相爱护、互相关怀的真挚感情。小小年纪的她,就有要做强者的志气,知道要保护别人,奉献爱心,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借助板书来尝试复述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五、课后拓展,编排课本剧。
森林是那么美好,森林里的故事是那么有趣。课后,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课文内容编成一个课本剧,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剧本更充实。
4、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能具体地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关心、保护你的吗?
(板书:照顾、关心、保护)
2、师: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关心你呢?(板书:弱小)
3、师:是呀,我们享受着长辈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可一个名叫萨沙的小朋友却在受到妈妈的照顾时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2课就会告诉我们。
4、读题(提示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你们真不错,同一个题目,可以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1、师:小学生托利亚、四岁的萨沙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一个假日到森林去游玩。森林里多么美好……老天爷翻脸了。(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指名读句子。
(2)集体读。
(3)师:“大雨如注”表示雨大,在文中找找近义词(出示:滂沱大雨)还知道表示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2、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
(1)(出示: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
读句子,完成填空: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2)(出示: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
读句子,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3)(出示: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谁能用“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来说说。
3、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4、萨沙是怎样做的?
生答(出示: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5、轻声读课文,请你为萨沙的行为找找理由。
(萨沙觉得蔷薇花是弱小的。)
(1)课文中有两句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2)你喜欢那一句,说说理由(这句写出雨中蔷薇的悲凉无助,和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鲜明的对比。)
(3)练习读(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
6、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萨沙不想做一个弱小的人;萨沙想做一个能给予别人保护的人;萨沙想做一个勇敢的人;萨沙也想保护弱者……)
(1)同桌对读。
(2)分角色朗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
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四岁的小萨沙也不例外。请大声告诉老师你是最弱小的吗?(指名说,集体说)
三、拓展体验
师:在你的眼里,什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
1、分小组讨论
2、交流。
出示:在我眼里,( )是弱小的,所以我会( )。
师∶像这样因果关系的句子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总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每个人只要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你就会是一个强大的人。(板书)愿你们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同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关爱比自己弱小的……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附板书:
强大 弱小
照顾
关心
保护
5、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题回“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排演课本剧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真情,体会小萨拉的优质言行所表现的善良品质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在你们家中谁是最弱小的?
2、出示课题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3、读题质疑
可能出现这几个问题: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3)在课文中到底谁是最弱小的?
二、自学
1、分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
2)读通课文
3)解决问题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学生互教互学音形义。
2)根据喜好分小节读课文,相互评议。
三、新授
1、指名交流解答问题,指导朗读。
1)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示:现在……萨拉问道。
指导朗读
2)回答“谁是最弱小的”
出示:滂沱大雨……毫无自卫能力。
指导朗读
3)回答“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联系风雨来时一家人的表现,体会一家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和睦美满的真挚感情。
出示:萨拉朝蔷薇花丛走去……盖在……
指导朗读
2、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更弱小的人。
3、齐读课文
四、表演
1、语言直播厅:找找好朋友,准备表演课本剧。
2、小组表演,师生评议。
6、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妈妈和托利亚都把雨衣给了五岁的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妈妈和托利亚都把雨衣给了五岁的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一、以读为主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二、想象体验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让学生对比两处写野蔷薇,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实践来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到蔷薇从美丽动人到可怜无助的变化。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
三、联系生活
当学生读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我让学生假想,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亲身感受,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我还让学生说说什么又是最弱小,你又会怎么做呢?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学时或许是我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许是我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够,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同学举手发言,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继续努力。
7、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独特的“文”性之所在,母语文化,人文情怀,文道合一。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在本节课中,我坚持做到以读为主,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引领学生与鲜活的文字对话。首先通过对课题不同形式地朗读,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语气、语调、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紧接着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词较少,我有意识地对“滂沱大雨、娇嫩纤弱”两个关键词语进行了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同时还掌握了学习词语的方法;然后分类出示词语学习,在读中记忆、拓展、积累、使用。在学生初读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再次以朗读为突破口,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对蔷薇花在雨前、雨中不同形态的对比朗读,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情感。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既有与文本本身的有声交流,又有与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应更自然,教师的语言要更严谨,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流畅。
2、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要适当,比如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提供几个关键词,降低难度。
3、第一课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写字,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8、《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上了:
对于课文的理解应建立在熟练的朗读之上,因此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熟悉课文,并通过明确朗读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蕴涵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在初读的基础上,重点首先应放在“妈妈”的动作及与萨沙的对话的.理解上。从“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我”。从找重点词及动作理解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所说的话是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而萨沙的话又时我们理解到他对妈妈的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萨沙不甘当弱者的心情。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出了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想法;特别是在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使学生受到了保护弱小者的良好思想教育。
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26218字。
相关文章
《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二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